手机  
密码      忘记密码?
  注册
千灯万盏,不如心灯一盏!

 欢迎加入传承华夏文化队伍!

个人网
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的“老字号”志愿者
来源: | 作者:颜维琦 | 发布时间: 1017天前 | 68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上海,有一支特殊的志愿者团队,成员全是老干部、老红军、老将军、老劳模、老专家、老艺术家,共600余人,平均年龄74岁。20年来,秉承“要使红旗飘万代,重在教育下一代”的理念,他们分文不取,自贴车费,下基层、进学校、走社区,为600余万青少年进行了6000余场德育讲座、展览和演出,以如火的生命,作出人生最后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。这是夕阳与朝阳的传承,这是一支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不老劲旅,这支团队便是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。

  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是上海市关工委成员单位、上海市精神文明办直属部队、上海志愿者协会特殊志愿者团队。讲师团长期立足于社区,开展德育讲座和展览,成员从当初的24名发展到如今的600多名,离不开讲师团团长戚泉木的坚守。

  1992年年底,上海庭院经济与文化研究会成立,戚泉木担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。当时,一批老干部、老红军、老将军、老劳模也加入了研究会。

  “这群老同志的不平凡经历,不就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素材吗?是否把他们组织起来,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呢?”戚泉木深感,长期以来,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等因素影响下,一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缺陷:缺乏独立性、任性、做事以自我为中心、在交往中很少顾及他人;缺乏责任性,害怕承担责任;不爱劳动,攀比炫耀,追求高消费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,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。

  “如果把这些‘老字号`的同志组织起来,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,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!”1994年,戚泉木放弃了原单位每月2400元工资奖金的丰厚待遇,向上海市作协申请创作假,每月仅领140元津贴,以作家的身份去各处先行试点,摸索经验。2000年4月,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正式成立。

  成立之初的百老团只有24位成员,没有固定的办公室。在威泉木朋友的帮助下,团队找到一间办公室,但是没过多久,因为场地改建,办公室不得不搬离。4年内,百老团一共搬了8次家。直到2004年初,才在徐汇区斜土社区落户下来。

  “百老不老,个个是宝”。百老德育讲师团600多位“老字号”志愿者,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动人故事。

  以“小扁担精神”名闻遐迩的上海市海运局“长柳轮”服务员杨怀远,38年如一日,始终以雷锋为榜样,甘为人民当“挑夫”,自备120多种方便旅客的用具,肩挑小扁担,穿梭于旅客之中,为旅客排忧解难。他不仅是优秀的服务员,还是精神文明的宣传员。退休后,他成为百老团的一名成员,深入学校、街道、社区、企事业单位,为青少年作了1000余场精彩演讲,践行“为人民服务到白头”的承诺。

  86岁的老将军闫成贵参加过淮海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解放上海以及抗美援朝等。当了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后,老将军开始了新的长征,每星期一次讲座,有时一天讲两场。

  为了化解年龄代沟、拉近老少距离,百老团的老人们可谓挖空心思,动足脑筋。原民革上海市常委沈宗镐,90岁高龄参加百老讲师团,他充分发挥自身特长,为青少年传授书法知识,在小学组建“小花书画社”。

  “百老”们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言传身教。80岁的孙佑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飞行员,老伴潘庆平也是专机飞行员,夫妻俩每月的离休工资,大部分都捐给了革命老区的孩子。14年间,老俩口共资助32位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。孙老自己的人造革手提包,用了整整30年,还舍不得换新的。

  就这样,百老团在一无经费、二无办公场所的困境中,艰苦创业,执着奉献,坚持进学校、下社区、走城乡、入军营、去工厂,进机关,诠释“我的人生,我的中国梦”。团长戚泉木的老伴因患尿毒症多年,住院多次。老伴住院期间,他白天作报告,晚上就赶去医院陪夜。20年来,百老德育讲师团7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,21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。

  有人感慨:夕阳为什么这样红?因为,“百老”的心里装着弥足珍贵的家国情怀,肩上扛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;因为,他们宝刀未老,青春永葆,生命不息,奉献不止。

  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沈黎风 )

责编:曾震宇 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