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  
密码      忘记密码?
  注册
千灯万盏,不如心灯一盏!

 欢迎加入传承华夏文化队伍!

个人网
心经全文解释合集
来源: | 作者:三惠 | 发布时间: 141天前 | 4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心经全文解释合集
一、什么是心经?
心经,全称《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,也是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核心经文。它由中国唐代高僧智度本钦译自梵文,共有260个汉字,是佛教最短的经文之一。其内容深奥博大,被认为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精髓。
二、心经的文本解释
2.1 心经的原文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
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;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;
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
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
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
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
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“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。”
2.2 心经的解释
2.2.1 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观自在菩萨,指的是能够资粮、摄受众生的菩萨。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表示修行般若智慧,达到了深入的境界。照见五蕴皆空,五蕴指的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意味着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。度一切苦厄,意味着通过般若智慧的修行,能够超越一切苦厄。
2.2.2 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
舍利子,是佛陀对弟子的称呼,也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信徒。色不异空,表示色即是空性,本来没有实体。空不异色,表示空性即是色,一切现象都由空性而生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,指的是感受、思考、行动和意识,也都是空性的一部分。
2.2.3 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意味着一切法,即一切现象都具有空性。不生不灭,表示空性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。不垢不净,指的是空性本身不受任何污染。不增不减,表示空性没有任何变化和增减。
2.2.4 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;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;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;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
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说明空性是无形无相的,不受受想行识的束缚。无眼耳鼻舌身意,表示没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感官和念头的存在。无色声香味触法,意味着没有色相、声音、气味、触觉和法相等。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,指的是没有任何的界限和局限。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表示没有无明,即无无知无智慧。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,指的是空性超越了生死的存在。
2.2.5 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
无苦集灭道,说明空性没有苦、没有集、没有灭、没有道。无智亦无得,表示空性不受于智慧和得到的功德。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意味着悟道的菩萨不追求任何得到的东西。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说明菩萨依靠般若智慧,摆脱了一切烦恼、执着和障碍。
2.2.6 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
无挂碍故,表示菩萨没有被执着、烦恼和障碍所束缚。无有恐怖,说明菩萨超越了一切恐惧和痛苦。远离颠倒梦想,意味着菩萨看清了一切现象的虚幻性质,不再迷恋于世俗的追求。究竟涅槃,表示菩萨达到了超脱生死循环的最终目标。
2.2.7 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三世诸佛,指的是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佛陀。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说明佛陀们依靠般若智慧,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。
2.2.8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
般若波罗蜜多被称为大神咒、大明咒、无上咒、无等等咒,意味着它具有极大的威力和深远的意义。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,说明般若波罗蜜多能够帮助众生消除一切痛苦和冤难,而且没有任何虚假。
2.2.9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“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。”
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表示般若波罗蜜多的咒语非常重要。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,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咒语,念诵此咒能够帮助人们修行般若智慧,达到觉悟的境界。
三、结语
心经作为佛教经典之一,探讨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核心思想。通过解释心经的内容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,以及修行的道路。希望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,能够借助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,超越一切苦厄,达到涅槃的彼岸。